勿以“疝”小而不为
来源:普外科 作者: 高福洋 

发布时间: 浏览:2905

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无论男女老少均有可能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多万新发的腹股沟疝病人,以及50万例以上的其它各类疝。其中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3‰-5‰,而且老年男性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可达11.6‰。


何为疝

疝,俗称“小肠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可以由多种因素,如打喷嚏、咳嗽、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导致人体腹腔压力突然增加,进而使腹腔的肠管等器官向腹股沟区等薄弱部位移动,并顶着那里的腹膜突出腹腔进入邻近部位引起的一种疾病。打一个通俗易懂的比方就是:自行车的轮胎,外胎破个洞,里胎从这个地方鼓出来,形成一个包。

此病的发生部位以腹股沟区、脐部、前腹壁、原有腹部手术切口等多见,病人主要表现为这些位置有包块鼓起来,可以触摸甚至直接看到鼓起的包块,躺卧以后包块可以自行消失。


疝的症状及种类

一般说来,疝的发病人群涵盖男女老幼,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下面按照发病人群的不同年龄层,对疝的种类进行梳理。

小儿疝

小儿腹股沟疝绝大多数是斜疝,为普外科或者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胎儿在母体里发育的时候其睾丸位于后腰部,随着胎龄增大,睾丸开始逐渐下降向阴囊方向移动,连同前面的腹膜一同下降,当进入腹股沟后就会把腹膜扯成一个向下的“囊袋”。出生后不久这个囊袋的下端就会包绕睾丸定居在阴囊内,而囊袋的其余部分会完全闭锁。

如果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就形成一个先天性囊袋,腹腔内容物由此进入腹股沟管和阴囊,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女性没有睾丸下降的过程,也就没有鞘突,其腹股沟管内口只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较男性更小,因而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即出生后腹股沟区及阴囊无明显异常,后发现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燥时,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肿物,平躺或用手按压会自行消失。小儿疝可能会影响到小儿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成人疝

成人腹股沟疝主要表现在腹股沟区域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通常在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肿块突出时,用手向上轻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会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或阴囊坠胀不适。

老年疝

由于老年人肌腱退变、强度减低,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腹壁功能不全,同时还往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肥大、习惯性便秘等疾病,长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排便费力,致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最终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

老年疝脱出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很柔软,还纳时往往伴有咕噜咕噜的声音。此外,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也可能会脱出。老年疝发生后,病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症状。

疝还可以发生在其余部位,发生在肚脐部为脐疝,发生在原有手术切口处为切口疝,发生在前腹壁正中部位为白线疝,发生在造口肠管周围为造口旁疝,还有发生在腹腔里食管胃结合部的食管裂孔疝等。无论发生在什么地方,疝内容物在反复疝出和回纳过程中,与疝囊颈部或其它部位产生摩擦,从而出现粘连等现象,使疝内容物不能顺利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至腹腔内,此时,体表的疝突出现象持续存在,但不伴有持续性疼痛等嵌顿现象,称之为难复性疝。


疝的危害

多数情况下,疝内容物可以自行还纳或者手法还纳。少数情况下,由于腹压突然增大,导致腹腔内脏迅速涌入并挤满疝囊,然后疝环缩紧形成“卡脖”,致使疝内容物“进去容易出来难”,无法还纳。此时,不仅会引起包块处疼痛,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这就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嵌顿性疝”。

若“卡脖”不能很快解除,被卡压受堵的腹腔脏器就会出现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我们称作“绞窄性疝”。“嵌顿和绞窄”状态下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及时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疝越来越大,还会引起腹股沟区坠痛不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疝内容物长期挤压精索、膀胱,还可能导致睾丸缺血、精索静脉曲张、排尿异常甚至影响性功能和生育等,而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对患者的创伤打击。

另外疝不局限于男性患者,女性也一样可以发病。虽然发生腹股沟疝的女性病人不多,但临床证据表明,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一旦出现腹股沟疝,其出现嵌顿甚至绞窄的几率较高。

疝该如何防治

小儿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单从原因看,目前尚无预防发病的有力措施。从理论上讲,婴儿的腹股沟疝可因腹肌随躯体发育逐步强壮,有自愈可能。因此,通常主张6个月以内的婴儿,若未出现嵌顿或绞窄,可选择保守治疗,主要是避免大哭大闹、便秘及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增大的情况,注意观察,必要时可使用小儿疝气带。但如果腹股沟疝很大,或反复突出还纳失败、嵌顿时间过长,应尽快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的婴儿疝自愈机会明显减少。一岁以上的幼儿几乎没有自愈的可能,主张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

成人疝不会自行愈合,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理想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即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医学实践证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使得更多因高龄或心肺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获得治疗机会。


年老体弱或其它原因有手术禁忌者,可选择医用疝气带,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疝气带,可引起腹壁的疝囊颈与疝内容物(肠管)发生粘连,增加以后手术的难度,佩戴不当还可引起肠管嵌顿、坏死,故应慎用。

俗话说,治病不如防病。怎么预防疝的发生呢?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度锻炼身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但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采取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法,增强腹壁力量,避免久坐,在日常生活或工作间隙可做弯腰及躯体屈伸运动进行腹壁锻炼,同时可结合太极拳、游泳、跑步等运动,提高腹壁肌肉强度,减少疝的发生。

不推荐剧烈运动,尤其不要盲目跟风进行高难度体育锻炼。

避免吸烟、感冒,远离咳嗽

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研究发现,吸烟还会导致腹壁胶原纤维代谢紊乱,使腹壁强度降低。因此,避免吸烟、防治咳嗽、控制哮喘,对预防腹股沟疝尤为重要。

防止便秘,畅通小便

多食蔬菜、多饮水、规律排便避免便秘。及时治疗前列腺增生,保持排尿通畅。

避免抬重物

尽量不提举过重的东西,避免突然用力提重物使腹压骤增。


简单自测是否患疝

腹股沟疝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柔软的包块,刚起病时包块较小,仅在用力大便、咳嗽、活动、婴儿啼哭等腹压增高时出现,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初期多数的腹股沟疝患者并无特殊不适,或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程增加,包块可逐渐增大,甚至自腹股沟区逐步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

随着疝出的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平卧后或手托可使包块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就很有可能得了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若婴儿无故出现哭闹、拒食等异常表现,家长应注意检查有无疝发生嵌顿情况。此时家长可以先哄一下孩子,让他(她)安静下来,平卧在床上,轻轻按摩肿大的斜疝包块,有些会回纳消失;如果不能消失,那就尽快前往附近医院就诊。

远离疝治疗误区

由于患者对疝知之甚少,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低,甚至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许多人认为疝是小病,不疼不痒,不着急治疗,或者不用治疗;还有患者病急乱投医,偏信“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不复发”等小广告宣传,或到不规范的医疗场所治疗,给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国内每年都会有因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的患者。

健康人生,需要尽“疝”尽美,勿以“疝”小而不为。疝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也应高度重视,科学、正确认识,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接受正规治疗。特别对于老年患者,不要等到出现并发症再处理,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追悔莫及。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