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医学“半个人”的时代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作者: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 浏览:2032

6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就是《走出半个人的时代》。他指出,中国当代文理分科,导致学理的学生不懂人文,学文的学生不懂数理,文理的分科导致了畸形化的半人教育,从而呼吁我们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当今社会,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其暴露的矛盾却越来越多,这从根本上来说,医学还处在“半个人”的时代。

医学到底是什么

我国儒家文化称“医乃仁术”,医学是一门仁术之学,仁为博爱、仁爱之意,术为方法、技艺之意。医学是仁与术的统一,单纯的“仁”和单纯的“术”均不能称之为“医”。“有仁无术”乃为庸医,“有术无仁”实为恶医。

医学的对象是人,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医学是一门人学。按照中国古人的观点,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人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本质上是一种教化,一方面是人的内在修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形式。

医学精神的表现形式

医学精神主要归纳为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医学精神。如何治病救人是一个科学问题,为什么要治病救人是一个哲学问题。医学人文精神就是医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时做人的基本素质。优秀的医学人文精神是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使我们的信仰、观念、情感、意志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

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对生命的维护和关怀。因此,医学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生命、人的健康权利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生命与健康的关爱和呵护。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呵护生命。我们一方面珍视他人生命,拓展生命的外延,另一方面敬畏所有,不仅仅是人,还有所有的实验动物,必须予以人道的善意。

重塑医学人文精神

医学的人文精神不仅包括医德医风,还涉及待人处事。一名有序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对病人的关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病人沟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强调:“医生应该重新拿起听诊器。”医生应该全盘综合考虑医学科学,回归人文,回归病人。“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在临床医疗工作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班,带教医生的言传身教,医学人文学科的理论实践渗透,均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强调:“为了增强未来医生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必须对以前忽视的知识领域,如医学伦理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等,给予较大的关注。”钟南山院士说道:“医务人员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于灌输给学生多少医学人文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医学的自然属性(科学)和社会属性(人文)是其必要组成部分,人文不是医学科学的补充,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共处于医学知识的统一体之中。人文教育培养人性、灵性,人文文化决定着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使得医学的发展走上了不归路,因此,我们需要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需要人文理性的反思,走进全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