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不丢 生活无忧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作者:裴存文 

发布时间: 浏览:3416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视力完全丧失。目前已成为第二大致盲眼病,世界范围内大约有6700万青光眼患者,其症状比较隐匿、致盲率高、不可逆,被称为“沉默的致盲疾病”或“视觉的小偷”。下面,我和市民朋友们介绍一下青光眼的防治知识。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在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何一环发生阻碍,均可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病理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正常眼压青光眼。临床上根据病因、房角、眼压描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正常的房水循环而引起的,如眼外伤所致的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等,其致病原因均较为明确。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房角结构先天变异所致。

青光眼的易患因素

遗传因素:青光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10%-15% 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因此,青光眼患者的近亲属应加以警惕和常规筛查。

年龄因素:大多数人对青光眼的认识还停留在老年病阶段,觉得年龄大了才会得青光眼。事实上,各个年龄段都有患青光眼的可能。多在50岁以上发病,但开角型青光眼在中青年患者亦不少见。

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尤其高度近视人群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表现为潜在的无症状性进行性双侧视野损害,当有临床视觉损害表现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视野缺损。

疾病因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青光眼的种类及表现

青光眼是一类大的疾病,可以分好多的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不一样,所以很难用简单的症状来描述。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又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多发于中老年人,50岁以上多见,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急剧,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额部疼痛或鼻根部酸胀。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后可进入视神经持续损害的慢性期,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的绝对期。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在晶体膨胀期时,有一些病人会出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所以,随着白内障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具有青光眼解剖特征的病人,及早摘除晶体可以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早期症状有四种:①经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经常感觉干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岁以上,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前房角始终开放。对于原发性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一般症状比较隐匿,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很多病人发现视功能障碍时,已经到了青光眼的晚期阶段,视神经已经大部分萎缩,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到医院看眼部其他问题时发现眼压较高,对于这两个类型的青光眼,没有什么捷径,可以把眼压的检查作为每年体检的一项内容很是重要。

青光眼的治疗

尽管目前来说,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降眼压治疗,虽然不能治愈,但能被控制。当确诊青光眼后,需要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保护视神经和视功能。

药物治疗:对于一般开角型青光眼或者一些继发青光眼,主张早期药物治疗,例如:长期应用激素滴眼液或者口服激素造成的青光眼,需停激素药物,同时给予降眼压药物。

手术治疗:一般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不佳的其他类型青光眼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很多,要根据病人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宜的个性化手术方式。

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恢复的,早期的治疗干预可以停止或延缓进一步的视力损失,所以并不是说得了青光眼就一定会失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于避免青光眼导致的失明非常重要。

走出青光眼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有些人认为血压高可以造成眼压高。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人体的血液循环和眼内水的循环不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相互很难影响到对方,所以,血压的波动不会影响眼压。

误区二:有些人认为只要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青光眼就得到控制了,所以到医院测个眼压就回去了,不接受其他检查。不是眼压低于21mmHg,我们的视功能就不下降了,需要长期对视神经是否进一步萎缩进行评估,包括OCT和视野等检查。如果它们还在损伤,说明目标眼压需要更低,所以要进一步降低眼内压才能保证视功能不下降。

误区三:有些病人认为青光眼手术一次就再无后顾之忧,不重视定期复诊。青光眼这类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能经常复发,即使手术非常成功也不能保证其不复发,好多青光眼的病人经过了多次手术依然不能控制好眼压。所以,即使进行了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也要定期到医院复诊。

如何预防青光眼

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气、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很容易使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所以平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不安和失眠,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

避免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身体过度劳累后都易使眼压波动,所以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大吃大喝,都会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还要注意不吸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不吃辛辣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坚持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血流加快,房水循环畅通,眼压降低。但不宜做倒立,以免使眼压升高。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每年检查一次眼睛。因青光眼有遗传倾向,如果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更要注意每年检查。即使亲属中没有青光眼患者,但自己本身有高度近视等危险因素的人,也要定期进行检查。